台灣電商的實戰營運現況分析與比較

台灣電商的實戰營運現況分析與比較

在上一篇的文章:從申請政府補助的角度思考;做電商,應該從進駐品牌平台還是自建官網開始? 發現了原來不是每一個老闆都會去關注到自己的權益&補助,這相當可惜。同時,也發現了很多產業品牌的老闆對於台灣電商的營運現況不是很了解,比如說:商城跟購物中心的規模以及作法上的差別。

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與比較一下台灣電商的實戰營運現況:

近年來,電子商務逐漸取代傳統店面是不爭的事實,因為電子商務的優勢:

■ 24小時

網路店面一週7天、一天24小時全天營運,當公司的老闆、員工晚上都在休息睡覺的時候,網路店面還在持續幫公司賺錢!

■金流與物流日趨成熟

消費者購買時的支付方式越趨成熟,物流與超商結合,讓消費者的取貨更加便利,現金流越大越快。

基於這兩個理由,使各行各業對轉型電商都紛紛加快腳步,為的就是趕上電商時代!
接著針對一般電商常見的流程來做說明:

1.商品拍攝:
要把產品的特色、賣點、細節,最好的賣相呈現出來。當然如果搭配產品的使用情境圖,那就更能讓消費者身歷其境,增加購買慾,促成衝動性購物。最近產品影片的比例有逐漸增加的趨勢,產品影片吸睛效果,絕對是大於圖片跟文字的

2.文案撰寫:
能夠用簡潔的文字將產品的特色、賣點,包裝到可以激發顧客的購買衝動。還有最重要的產品標題,會不會被看見,這是絕對不能忽視的重點。

3.商品訂價:
一般都有所謂的牌價(號稱:原價。用途在於讓消費者對照用的。例如:原價XXXX,特價XXXX)、一般售價(常態售價)、活動價(如果有配合促銷活動,就會從一般售價再下殺折扣)、出清價(這應該就不用再多做說明了)。

4.商品上架:
將完成的產品圖片、文案、還有最重要的價格上傳到選定的平台。看似最簡單的事,卻是電商的基本功。重點是價格千萬不能出錯!

5.商品曝光:
比照實體門市更靈活的促銷活動設定以及與平台活動接洽。這個就是電商最精隨的地方,要讓產品大賣,或是說要像有百貨公司的週年慶的超高買氣。這個環節絕對是關鍵中的關鍵。

6.客戶服務:
除了基本的即時回覆,更關係到是否可以進行產品的二次促銷。在講求快速的電商時代,如果讓客人可以在詢問的時候就立刻收到賣家的回覆,據統計下單率達7成5甚至更高。客服不可諱言的算是輔助型業務。

7.買家下單:
就是消費者被導流到平台賣場的商品頁,依照消費需求,選定商品規格、數量、運送方式,然後送出訂單。

8.賣家出貨:
賣家透過電商平台接收到訂單後,印出:撿貨單、裝箱單、寄件單。進行撿貨、裝箱、貼上寄件單,如果是超商取貨,就是把貼好寄件單的商品送到消費者指定的超商寄貨。如果是宅配,就是等物流公司來收取。

9.物流運送:
這一個區塊通常就是超商或物流公司的事,但是如果遇到急件,例如:消費者想當生日禮或是開學日要用的物品。就會希望趕快寄出或是常常會問什麼時候會到。這時候,就要透過寄件單號(託運單號)來查貨況並回覆給消費者。

10.買家收貨:
當商品寄達買家指定的地點(超商或是自家、公司等),沒有意外的話,通常買家就會領取購買的商品。

11.賣家收款:
依照電商平台的規模不同,賣家收款的方式也不太一樣,但現在除了私下交易,賣家才可以先收錢再出貨。不然,大多數的時候,買家的錢會先由平台代收。等商品到達消費者的手中,平台才會把錢撥給賣家。

如果對電商的實務流程都有了概念之後,我們再來看看依照電商品牌平台的規模等級不同,流程上所出現的差異,以及優缺點分析。

一般電商通路平台型式介紹

A.購物中心

商品拍攝 > 文案撰寫 > 商品訂價 > 商品上架 > 商品寄倉 > 活動接洽 > 商品曝光 > 平台客服 > 買家下單 > 平台出貨 > 物流運送 > 買家收貨 > 平台收款 > 平台結匯

跟一般做法的差異:
商品寄倉:
購物中心等級的平台,標榜快速出貨。因此,都會要求進駐的廠商要先行將有上架的商品進行寄貨入倉。這樣平台一但有單,平台的人員就可以在既定時程內撿貨、裝箱、出貨了。

活動接洽:
佔購物中心訂單量比重最大的來源,就是促銷活動。而購物中心的窗口(俗稱PM或MD)都會定期通知與接洽特定商品排定活動的日期、預期售價,廠商端的窗口也可以自行提報新主打的商品。

平台客服:
廠商進駐在購物中心時,來自平台的買家問題都會由平台的客服代為回覆。除非是屬於買家與賣家間的重大客訴,平台客服無法代為處理的,才會轉給進駐的廠商。

平台出貨:
上面有提到購物中心等級的網路購物平台,上架商品都是統一寄倉再由平台代為出貨。說白點就是兩段式運費,第一段從廠商自家倉庫到平台的倉庫,第二段從平台的倉庫到消費者的手上。

優點:
1.僅需配貨寄倉。
2.配合並提報平台行銷活動就會有訂單&業績。

缺點:
1.必須寄倉。將衍生額外的貨運、寄倉費用。
2.抽成%數高,另有其他相關行銷活動後扣費用。
3.平台間的查價。


B.商城

商品拍攝 > 文案撰寫 > 商品訂價 > 商品上架 > 活動接洽 > 商品曝光 > 賣家客服 > 買家下單 > 賣家出貨 > 物流配送 > 買家收貨 > 平台代收 > 平台結匯

跟一般做法的差異:
活動接洽:
跟購物中心一樣,商城也有窗口與廠商對接安排商品活動的檔期、折扣等。但通常商城的曝光成本以效益評估來說偏高。

平台代收:
跟購物中心一樣,消費者的訂單款項都會先由平台代收。

平台結匯:
通常平台都是以半月或月為結算週期,平台會依週期結算並將貨款匯給廠商。

優點:
1.均為企業賣家進駐,賣場、商品素質較高,形象較好。
2.一般都有會員系統,容易進行二次促銷。

缺點:
1.主要導流方式為配合商城付費活動。 (促銷活動廣告曝光版面偏貴)
2.缺乏與顧客即時互動系統,接單容易慢半拍。


C.拍賣

商品拍攝 > 文案撰寫 > 商品訂價 > 商品上架 > 商品曝光 > 賣家客服 > 買家下單 > 賣家出貨 > 物流配送 > 買家收貨 > 平台代收 > 賣家收款

跟一般做法的差異:
平台代收:
拍賣現在也一樣是先透過平台代收,等買家收到商品,平台再撥款給賣家。

優點:
1.門檻低。
2.費用少。

缺點:
1.如果需要即時業績還是要自行購買廣告(額外支出)
2.充斥著個人賣家,無法凸顯企業形象。


D.自行架設官方網站

商品拍攝 > 文案撰寫 > 商品訂價 > 商品上架 > 商品曝光 > 賣家客服 > 買家下單 > 賣家出貨 > 物流配送 > 買家收貨 > 金流代收 > 賣家收款

跟一般做法的差異:
金流代收:
目前的金流公司比較有名就是綠界、紅陽、藍新。很多官網系統商,都是固定配合這幾家。

優點:
1.掌握完整的會員資料,可以準確&二次行銷。
2.除了租設官網的費用,沒有其他的費用支出。

缺點:
1.廣告費用昂貴,需投放多方管道如:Google、Facebook、Yahoo等等。(短時間內效益有限)
2.串接金流一樣需要後扣%數。


E.社群經營

主題性內容 > 吸引同質性族群 > 商品拍攝 > 文案撰寫 > 商品訂價 > 商品曝光 > 賣家客服 > 買家下單 > 買家匯款 > 賣家收款 > 賣家出貨 > 物流配送 > 買家收貨

跟一般做法的差異:
主題性內容:
比如說母嬰、露營、美妝,比較聚焦在特定的對象、年齡層、話題。

吸引同質性族群:
透過內容的關鍵字或其他曝光導流方式,將同質性的目標族群吸引過來。

買家匯款:
由於Facebook目前並沒有提供串金流的線上購物系統,所以,通常經營社群的買家,都習慣以匯款方式收款。

優點:
1.可以掌握同質性客群,持續性銷售。
2.使用社群平台基本功能是免費的。

缺點:
1.現在社群相當競爭,如果要有正常的曝光率,通常都要購買廣告曝光。
2.因為沒有串接金流、物流,因此在接單、出貨,都相當麻煩,甚至有可能出錯貨。
3.缺乏第三方代收單位,買賣雙方都有可能受騙。


F.團購

商品拍攝 > 文案撰寫 > 商品訂價 > 尋找團爸團媽 > 團購接洽 > 團購開團 > 賣家客服 > 買家下單 > 買家匯款 > 團爸團媽收款 > 賣家收款 > 賣家出貨 > 物流配送> 買家收貨

跟一般做法的差異:
尋找團爸團媽:
其實就是尋找有經營社群、內容平台(部落格)的對象,而且是擁有一群死忠且有強大消費能力的粉絲。

團購接洽:
就是議價的過程,像洽談一般平台的促銷活動一樣,可以給團爸團媽的價差可以到多少,可以給團爸團媽的分潤有多少。

團購開團:
等商品品項、數量、價格、分潤都敲好了,就是開團,等於一般平台的上架。然後,曝光就交給團爸團媽們了。

優點:
1.瞬間爆單。
2.不怕跑單。

缺點:
1.週期有限。
2.客戶還是團爸團媽的。
3.抽%高。
4.團購價格會影響到常態售價。


看完以上的說明,相信大家對於台灣電商的實際運作情況應該會比較了解了。

然後,也有網友在問如果自己是屬於比較傳統的加工廠,過去主要是做批發為主,然後,看到補助的文章,覺得自己應該是符合資格的,有一個批發用的店面,但是對電腦跟網路不太熟,對電商也只是買過東西,對於電商零售不是很懂,想問問看,如果請我們幫忙,可以委外哪一種電商給我們呢?

基本上GSQ都能承攬,除了電商代營運,GSQ本身仍在營運電商,在網路上銷售日韓進口的日用百貨進口商品。

然後,也有網友問,GSQ跟一般的代營運有什麼不一樣,整理了以下5點給大家參考。

1.實務經驗起家。目前也還在電商平台進行商品銷售。因此可以提供現在電商的即時實際趨勢。例如:2020年2月疫情影響,電商業績不降反升,3、4月份疫情趨緩,網路流量反而趨緩下降。7、8兩月3倍券帶動實體通路業績確實有影響到電商業績。但電商界則是以9/9及雙十一的大幅度下殺及祭出其他大量優惠帶動買氣抗衡。

2.可以代營運低成本、自由度高的平台。因為購物中心等級的平台,基本費用就要先從25%收起,對於想轉型的企業主會一個不小的門檻。

3.擁有流程應變及改善的機制。電商平台機制,瞬息萬變,不論是在前端的廣告投放,後端的出貨,均會受到平台機制不定時變更的影響,是否可以即時應變,其實相當關鍵,尤其今年疫情爆發,造成防疫商品瞬間爆單,仍否即時應變,順利出貨給客人就是一大考驗。

4.除了承攬前端的上架銷售,也能承攬後端的倉儲物流。因為成熟的電商操作,在委外後應為訂單量逐漸攀升,到時候為減輕企業主的出貨工作量,可以加以委外。

5.我們是獨立純電商性質公司,非附屬單位或子公司,可以直接驗證其電商的營運實力,訂單來源均為電商操盤產出。

歡迎透過下面的留言與我們聯絡。

Scroll to Top